行业资讯

电影特效如何“大变活人”?

    1 皮特的换头术

    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(The Curisous Case of Benjamin Button)的特效制作由詹姆斯·卡梅隆创立的“数字领域”(Digital Domain)公司担纲,这个公司曾经制作过《魔鬼终结者2》、《泰坦尼克号》等片的特技效果,是业界的老大之一。

  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朗·霍华德曾经想执导这部片子,但当时没有所需要的技术。2007年,大卫·芬奇终于可以通过最新的电影技术实现这部影片需要表达的东西了。

    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讲述一个奇妙的故事,巴顿生下来的时候虽然是婴儿大小,但却是垂暮老人的样子,之后慢慢变成花甲老人、中年人、青年人,到人生终点的时候样子像个孩子。总之,他是“倒着长”的。以往表现这种身材和年龄特征有很大变化的角色,都会采取使用不同体形的几个演员加上化妆的方式。但导演芬奇认为不同的演员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,无法把感情投入到同一个人物身上去。所以他决定让布拉德·皮特从始至终扮演这个角色。

    但是,如何让皮特扮演一个身材像小孩,而面容像老头的人呢?在银幕上把人缩小很容易,《指环王》里就成功地把伊利亚·伊德缩成了“霍比特人”。但是,皮特标准的运动员身材和小孩的身材大相径庭。于是导演决定用身材矮小的演员扮演童年时的巴顿,然后用二维合成的方法把皮特化妆后的脸“投射”到演员的脸上。然而演员的头部动作和皮特的动作总是会有区别,两者很难天衣无缝地合成。于是“数字领域”公司决定采用一种“曲线救国”的方法:制作一个电脑动画(CG)脑袋,把皮特的表情“映射”到这个CG脑袋上,然后再把这个CG脑袋安在扮演童年巴顿的演员脖子上。

    在之前的电影数字技术操作中,如果要实现将演员表情“投射”到三维数字模型中,就先要往演员脸部的关键点上贴小球,通过这些小球的运动,反映面部关键点的变化。电影《极地特快》的制作采用了这样的方法。但“数字领域”公司的专家认为无论贴多少个小球,都无法如实还原演员面部表情的信息。于是,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方式: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制出了皮特头部的3D数字模型,然后,制作者让皮特做出很多种表情,并分别制作出每一种表情的模型。最后,这样的模型积累多达数千个!同时他们也制作了各个年龄段巴顿的头部3D数字模型。最后,制作者把皮特头部的3D数字模型和巴顿头部的3D数字模型各个关键点对应起来,才最终完成了这部电影。

    最终,不明就里的观众完全看不出CG的痕迹,他们会奇怪哪儿找的长得这么像皮特的演员。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就像《阿甘正传》一样,成为电脑特效为情节服务的典型例子。

    2 会变形的“钢铁侠”

    在大众娱乐作品中,“变身”是一个重要主题。不过,在这些变身明星中,最怪异的当数日本漫画《阿拉蕾》里的“科学怪人”则卷千兵卫博士。一到需要变形的时候,他就会收紧腹部,做出一副“紧绷”的表情,并一度变得更“帅”。可惜,坚持不到5分钟,他就会变回“猥琐大叔”了。你能想到吗,在《钢铁侠》里,“钢铁侠”其实也是会变形的。扮演“钢铁侠”的小罗伯特·唐尼是个出演英雄的绝佳演员,但他并不是一个拥有“英雄身材”的人。什么叫“英雄身材”?身高至少1.8米以上,身长超过8个头长———就像扮演“超人”的布兰登·罗斯一样。

    如此一来,问题就出现了,唐尼扮演的企业家托尼·斯坦克可以是个矮个子男人,但是他穿上“钢铁衣”之后一定要像“超级英雄”,于是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就在“钢铁侠”的CG图像上动了手脚,拉长了他的身高,并且把它的腰腹收紧。但这种“小偷小摸”的行为又不能让观众看出来,最终达到的效果很完美。

    《钢铁侠》是传统电影特效和CG结合的典范,斯坦·温斯顿公司制作了真正能被演员穿戴在身上的钢铁战衣。该公司的创始人温斯顿可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特效化妆、道具和机器人制作大师。可惜,他在2008年去世了,好在他的公司仍然在为好莱坞的造梦冲动而奋斗。但是,主演唐尼不喜欢穿这套战衣,觉得他限制了自己的行动。这当然不是温斯顿公司的错误,现实的机器战衣肯定不会像漫画中描述得那么完美。于是电脑动画人员说,如果他不能在穿着战衣的情况下做出想要的动作,他们可以用电脑动画代替。结果问题出现了,唐尼从此压根不愿意再穿这套衣服———片场的工作人员每天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哄着这位大演员“穿衣服”!

    3 陶俑要动不容易

    在《木乃伊3》中,最大的挑战是让长着李连杰脸的“兵马俑”动起来。这听起来很容易,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。因为如果陶制的人像真人那样动起来,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塑料人或者儿童动画片。影片中表现出的过程是:当陶制面孔动起来的时候,部分的隆起和塌陷会影响到其他的区域,形成很小的裂缝;而当其他的部分有所动作的时候,会形成新的裂缝,裂缝的交汇会形成“小岛”,让小块的陶土从陶制面孔上脱落下来。但是这样的话,脸上的土不就掉光了吗?所以这张陶土脸上的物质还需要能滚动,自动填补这些缺陷。一听就很复杂吧。还不止这些,陶土脸里面还藏着一个木乃伊,这个木乃伊还热腾腾的,像是身上着了火似的,这又需要液态和粒子特效,够复杂吧。片中有一个镜头,是李连杰扮演的“龙帝”受到诅咒,身上被泥包裹,变成陶俑包着的木乃伊,这个镜头需要把李连杰的实拍镜头和CG的活动泥巴结合起来,2D和3D的结合从来就是“去了骨头连着筋”的“脏活儿”,工作人员为这个镜头竟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。

    拍摄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的这个镜头时,先让替身演员演一遍,然后再用根据皮特的表情特写制作的3D动画取代替身演员的头部。

    第81届奥斯卡的提名刚刚揭晓,“最佳视觉效果奖”的名单让我们重新回忆起过去一年中这些“大片”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。如果没有电影特效的帮助,这些电影肯定不会那么精彩,而特效工作者和“不可能”斗智头勇也是一段段精彩的故事。电影特效博大精深,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写出一本书来,下面,就看看特效工作者们如何进行“换头换身大魔法”的。
        没有相关文章
        SITEMAP ©2013 北京奥义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